電影現在已經演到了最後一幕。
在前面兩個小時的劇情中,無惡不作、毫無人性的大反派現在正跟主角展開最後大決戰。
雖然是最新的電影,但是最後的劇情卻很俗套,在大決戰開始前,正反雙方都把武器丟在地上,赤手空拳的開始決鬥,這好像是從八零年代開始就一直延續到現在的傳統情節,好像少了這種情節,就不能被稱為動作電影了。
正反雙方打得相當激烈,演主角的演員是最近剛崛起的一個年輕演員,很受年輕女生歡迎,是新一代的青春男神。
而演反派的那位演員,相較之下就比較沒有那麼有名了。
但,那卻是我父親。
父親因為工作的關係,我很少見到他。
上一次看到他本人,應該是八年前了……而此刻在電影螢幕上看到他,感覺的到他變蒼老了,變憔悴了。
但活在他枯瘦無害的身體中的,卻是一個完全相反的靈魂。
奸詐、貪婪、狡猾、殘忍……這些個性他都具備了,也是因為這些特質,讓他完美詮釋了這個反派角色。
電影院的所有觀眾,包括我,看到了最後一幕,都對他恨得牙癢癢的,恨不得直接衝進電影裡殺掉他。
是的,就連我也是這麼想的。
但我心裡所想的,還有另一個問題。
如果在電影一開始的時候,可以自由選擇要當反派或主角,父親會選哪一個呢?
眼看著大決戰要落幕了。
在主角持有武器的一陣猛攻之下,父親被打到右腳骨折,左手肘也被打斷了,已經無法反擊,父親拖著身體往走廊的角落爬去,而主角緊追在後,只差最後的致命一擊了。
相信現在所有的觀眾都希望主角可以快點殺掉反派,迎來完美大結局吧。
但我卻仍想著剛剛那個問題……
父親,如果給你選擇的權利,你還是會選擇反派嗎……
依照動作電影的標準流程,反派在死之前,都會有時間可以講幾句話。
而父親,他的眼神正對著鏡頭,而剛剛所提的那些反派特質,在此刻父親的眼神中完全消失了。
「對不起……」父親說出他最後的台詞,「可以……原諒我嗎?」
而主角則說出一句已經聽到膩的台詞:「原諒你是上帝的責任,我不是上帝。」
下一幕,主角拿起武器貫穿了父親的胸膛,父親發出哀嚎,畫面特寫著他胸膛的傷口,鮮血濺上了鏡頭。
全場觀眾同時發出歡呼,因為這一幕實在是太真實了。
「好棒!果然夠真實!」
「現在看電影就是為了要看反派死掉的畫面啊!」
坐在我旁邊的兩個陌生人開始交頭接耳。
「哇哈,多虧了新電影法,真的大開眼界。」
「嗯,最後果然沒有讓我們失望。」
「欸,你知道這個反派之前犯了什麼罪嗎?其實他這樣……死的也蠻慘的耶。」
「管他的,反正都被判死刑了,管他怎麼死的。」
是啊,新電影法。
那是政府跟電影界所合作的新法案。
死刑犯在死刑定讞之後,可以有兩個選擇,一個是接受原本的槍斃死刑,另一個則是跟電影公司合作,在嚴密的看管之下接受訓練,並在電影中演出反派角色,而當這個角色死亡時,也就是真正的死亡。
因為是經過政府同意的,所以主角殺人的行為是合法的,也算是另類的處決了犯人。
而真實的死亡效果,也帶給現在的觀眾不少娛樂。
畢竟現代的觀眾胃口越來越大,已經不知道怎樣的電影才能夠滿足他們。
用死刑犯來演出反派,並且真正的殺死他們,觀眾很滿意這種效果。
如果犯人選擇跟電影公司合作演出真實死亡的反派的話,有兩項益處,第一,在演出跟訓練期間的生活品質相當優渥,完全是大明星規格,當然警衛的看守也很嚴密。
有不少貪生怕死的犯人看上了這點,而選擇了演出反派。
第二則是片酬,片酬相當豐厚,而且全數都會給予犯人的家屬。
我的父親,在電影中是真實的被主角給刺穿了胸膛。
依照合約,我跟家人可以拿到不少的片酬。
而父親究竟是為了自己,還是為了家人才選擇演出反派的呢?
我已經無法問他了。
電影散場,觀眾陸續離席。
但我還坐在座位上面,深思著最後一幕。
父親的台詞,跟他的眼神。
或許父親的那句台詞不是在跟主角說,而是在跟身為觀眾的家人們說吧。
我很想親自問父親,如果,真的在電影一開始的時候可以選擇,你還會選擇反派嗎……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我在很小的時候就真的以為,那些在電影中死去的人們,就是真的死了。
所以當時的我覺得那些死掉的演員,一定都是叫死刑犯去當的........或許未來哪一天真的會這樣喔。
也以這篇故事祝大家聖誕快樂囉!